20160403_禪藝講座2 弘聖師

禪藝系列講座二《生活聲音與身影》花絮 20160403

20160403_禪藝講座2 弘聖師

禪藝系列講座二《生活聲音與身影》花絮 20160403

活動:禪藝系列講座(二)《生活聲音與身影》
日期:2016年4月3日
地點:台北太極教室
講者:弘聖師

台北太極教室裡坐無虛席,同參們都引領期盼 弘聖師父上人接下來的精彩禪藝講座分享 。

從小就讀美術科班,繪畫對於 師父上人而言不僅僅是一門專業技藝,更是破迷開悟的指月之手,因為他早在國中求學階段就已從繪畫中了透了生命真相,契入真空妙有。其實,從小作畫塗鴉的經驗你我皆有,但多數人未將塗鴉進化為技能,亦未將專業與宇宙真理之間的關聯性作任何深度的探索,若非有機緣聽聞到覺者親證的分享,我們亦無從明白與理解其理路,原來,一技之長是可以成為開悟見性的法器與工具的,透過 師父上人對作品理體的解碼,我們似乎離真相越來越近了......

孔子教學四大科目:德行、言語、政事、文學。首重德行教育,接著是言語,所謂病從口入、禍從口出,謹言慎行才有人和;第三政事,是讓我們維生的一技之長,所以,古人是把德性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,也就是佛家講的慧命比生命重要,一技之長養足我們的生命,而德行養足我們的慧命。最後才是文藝,所謂是「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」。

在藝術領域,西方重唯物觀,東方卻更追求精神氣質。古人以德性為首要,藝術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很純粹──怡情悅性,提升靈性品質,它是人生的一種附屬品,不是一種目的性的,是一種生活的調劑,甚而是將自心的煩惱用藝術淨化掉;反觀現代人的藝術追求卻處處以功利為導向,以競爭為目的,利用藝術作為社會立足的手段,就像畫家梵谷,雖然割耳的行徑怪誕脫序,他的畫作卻價值連城,他的情執亦為世間人所稱頌,這其實是相當扭曲的價值觀。

2016年4月3日 禪藝講座
20160403_禪藝講座

高深的藝術 親和的闡述 聞者法喜

師父上人述及現代家長培養下一代去學才藝的目的,常是為了具備競爭力。舉例從培養小孩就讀醫學院當醫生來說,家長的理由幾乎都是「因為最好賺錢」,鮮少有回答「當然是懸壺濟世、濟世救人啊!」,所以,同一行為,心不一樣,決定的果報就不一樣;之所以現在多數聲稱為大眾著想的服務行業不斷在延伸、增長,可是我們社會並沒有真正得到幸福美滿的原因,就在我們初始點的起心動念的問題。同樣地,如果學習或從事藝術的價值觀是為了競爭得到名聞利養、滿足私慾的話,結果就會適得其反。我們的人生不但沒辦法美化,而且還會有很嚴重的傷害性。

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我們若是在錯誤的路途上去努力,將處處事與願違,甚至走向毀滅的人生;反之,若持正確的觀念,世間的任何一法都可以造就我們,讓自身生命越來越豐足美化。師父上人以從小就接觸到藝術作為靈性昇華的載具,也鼓勵著大家,只要心的方向正確,這件事是人人都可辦到的。

《遙望七星山》,弘聖師

遙望七星山

延續著高雄的座談的進度,《遙望七星山》是第一張映入眼簾的作品。 師父上人說道,畫畫這件事不該只是單純描述一個物件,或是個人情緒的潑灑,而是一種「關係的對待」,我們要透過畫畫去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相,跟佛法的義理去做一種冥合才有益處。所謂是「制心一處,無事不辦」,若能「入」境界,進入一種甚深三昧,即能達明心見性,豁然開朗。學習任何功法時,要從理體上去深入理解,都要導歸這一個卸除執著、分別、妄想的理路上,有把握這個機緣的話,任何人生運作的一法都叫佛法。否則就算天天打坐、念經十個小時都只是讓我們暫時忘卻煩憂,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利益。師父上人鼓勵同參要「練苦功」不要「苦練功」,兩者的外在表相雖然一樣,練苦功會讓人成就,苦練功卻會使我們越來越僵滯、愚癡。

為了省房租, 師父上人大學時期的住屋處是在離校較遠的永公路上,但與大自然卻更為靠近,後山的櫻花開得極漂亮,那一大片豐碩的自然景觀往往是 師父上人作畫選材的最佳地點。

人體課是美術系同學的必修課程,比起靜物寫生或水彩,人體畫或肖像畫在專業上被視為較高級、較有境界的創作領域,畫人體或肖像的藝術家,也比起其他繪畫領域享有更高的聲譽與評價。對於這樣的等級之分,師父上人常常無法理解,亦藉此例提醒學員,若我們將這樣的認知用在學佛上,這些次第見、分別見將會使學習者走入誤區,落入更深的執著而生生世世不得成就、開悟。

「你一定是很喜歡畫畫,對美術很有興趣才來考美術系?」「沒有耶。」 師父上人面對好奇的詢問者總如是回應。多數人不能理解這樣的回答,因為沒有想法,沒有目的,如何作畫?曾有人問到 師父上人該如何看待藝術時,他做了一個精闢的比喻:「藝術如糞土,就像大象的排遺。」大象糞土在一般人眼中看似無用,卻可以做成美術紙,成為泰國藝術家的收入來源;它還可以讓堆糞蟲繁衍後代不至滅絕;或是給口渴的原住民喝水。大象只是專心吃草,好維持色身的健康,而那些殘餘物的產生,並沒有目的性,卻能在無意之間產生了附加價值,這樣的理路套用在藝術上亦復如是,畫家與畫布之間不應該有太多目的與刻意,而該回歸到單純的對待關係。沒有為了什麼,我們好好過日子,˝好˝的標準是符合五戒、十善上上品、不著一切法,「想而無想、無想而想」只管運作正確的人生態度,一直運作,這一股能量,對整個虛空法界,自自然然有它正向的作用。畫家只管有緣就去畫,也沒有為什麼,於過程中愈趨定靜,它背後會自然產生能量,能量靈性啟用的例證隨緣生發。

《人體系列》,弘聖師

人體系列

《一覺尊》,弘聖師

阿彌陀佛

有一次一位初次見面的朋友來拜訪 師父上人,見到吊在樓梯口的這張未畫完成的阿彌陀佛像就當場起乩了,靈就去作用了,能量的傳輸與接收不可思議,師父上人用元和妙音幫他淨化,就馬上穩定下來,所以,師父說:「會的人,畫一張畫自然就積功累德」。師父上人遇到所有事情總能輕輕鬆鬆面對解決,示現佛家說的佛法論實質不論形式,而實質最後都導歸心法,不在外在形式;所以,積蓄能量才能厚積勃發,厚積又來自「一門深入,長時薰修」;薰到何時?學無止境,止境無學,止境那個境是無量境。

《觀照》,弘聖師

觀照

這一幅10號的油畫作品,師父上人整整花了四年的時間去完成,他說:「每天少則畫四小時,多則畫八小時,沒有周休二日。」 這是一張人體油畫,卻依稀只見到顏料色塊與筆觸,色彩都抽離了!「四年,四年就是處理它的結構到最穩定,所以是不是人體已經不重要了,這就是一張畫......」若我們害怕不被理解,礙於別人的目光而追求在表象上,世間的名利或許可以獲得,「定」的功夫卻會因為這樣而潰堤。

佛法是一即一切,從作畫中體會到的理路,履踐在生活中的即是五戒十善的德性對應。 師父上人無論是與家人相處或求學、工作階段從未替自己爭取過任何福利或權益:「可能是從小我們盡義務習慣了,所以覺得把福給別人享,讓其他人都更好,自己不好也沒有關係。」這是「讓」與「不爭」的智慧。曾經有一份全職工作,師父做了半年,對方卻只支付五千元薪資,師父上人心平對待,盡職盡份未有怨言。師父上人以他的人生路徑告訴大家,無論是處在何種環境底下,若能平等視之,就能擴大心量與涵容度,萬緣都接受了,心自然是定的。

《寂動》,弘聖師

寂動

當同學們賣力地在舞池跳舞扭腰擺臀時,師父上人卻選擇靜靜地坐在一角,他將衛生筷用蠟燭烤成炭,在粉紅色餐巾紙上打下了這張作品草稿,這樣玩樂之餘還可以交作業。師父說:「我們沒有時間浪費生命,不能空過。」

《我們樂團》,弘聖師

我們樂團

身處娛樂與音樂圈的工作環境,再加上自己亦是搖滾樂團的主唱,環境不乏酒色財氣的薰染,師父上人提到自己有十多年的時間是經常出入PUB這類場域的,他將這些流連舞池與聲光下的身影定格在畫布上,那裏是修道人歷事鍊心的修道場,藉著高度的定靜功夫而得以在染而不染,並影響了一些朋友戒菸、戒毒,畢竟在那樣的環境下,多數人仍會有嚴重的價值偏差,迷邪染的結果就是漸漸耗損而終至凋零的生命狀態。

師父上人最後說:「畫畫是在面對自己,屏除一切妄想雜念,畫到最後就是一個能量的問題;作畫的自然狀態是沒有多假思索這一件事情,那就是一種自然的生命狀態,是凝聚了畫者的能量。」

《坐望》,弘聖師

坐望